尖山遗址是一处坐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南的窟窿遗址,该遗址由广西文物队最早发现于1963年。2014年和2018年,由广西天然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和富川瑶族自治县文管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进行试掘,共出土了137件石制品。本研讨初次报导了该遗址石制品的时代成果,并经过技能剖析和打制试验等手法清晰了石制品的技能信息。
根据对开掘过程中收集的碳屑样品的C14测年,尖山遗址石制品的时代被限定在距今2.6至1万年左右。石制品的技能特征总体上较为简略、权宜,质料为就近选材的火成岩和砂岩;石核技能以简略的徒手剥片和砾石劈裂技能为主,简略且随意性大;东西修补较为粗糙缺少精制品,以简略修补的刮削器和砍砸器为主。这些特征契合前期观念对华南地区“砾石工业”的传统知道,可是近年来,渐渐的变多的依据阐明,尖山遗址所在的时代阶段是华南地区石器技能复杂化、多样化的要害阶段,“猫猫洞文明”“塘子沟文明”“小石片工业”、平和文明、前期磨制技能等多种技能或文明要素开端在华南地区呈现。而比较于其他同期遗址,尖山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因为缺少典型类型的石制品或相关操作链,然后很难被归为某一详细的文明类型,现在暂时能够被归为一种特别的文明类型。
本项研讨进一步提醒更新世后期华南地区的石器文明相貌的复杂性,一起也暗示华南传统“砾石工业”的界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要从头考虑。